社区医学杂志

Journal of Community Medicine


流行病学与预防医学/论著

  • 2017-2024年贵阳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及2025年发病趋势预测

    程菲;李学;高岚;彭琴;王茁;

    目的 分析2017-2024年贵阳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腮)的流行特征,预测2025年发病趋势,为流腮防控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2017-01-01-2024-12-31贵阳市流腮监测数据,采用季节指数法分析流行季节特征,通过自回归综合移动平均(ARIMA)模型预测2025年发病趋势,运用SPSS 25.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7-2024年贵阳市累计报告流腮病例7 634例,年均发病率18.15/10万,不同年份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295.82,P<0.001),整体呈“先下降后平稳、2024年略上升”趋势。地区分布以观山湖区发病率(30.63/10万)最高,其次为白云区(27.29/10万),息烽县最低(5.99/10万),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 709 954.00,P<0.001)。时间分布显示4-7月、9-11月为流行季节(季节指数≥100.00%)。人群中14岁以下儿童占91.11%,发病率最高的年龄组为5岁组(185.04/10万),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20.75/10万vs女性15.39/10万,χ~2=165.91,P<0.001);职业以学生(46.50%)、幼托儿童(30.93%)和散居儿童(16.03%)为主。2017-2024年适龄儿童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MMR)接种率均>95%。ARIMA模型预测2025年累计发病1 235例,较2024年上升7.94%,且仍呈季节性波动特征。结论 贵阳市流腮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地区和人群聚集性,2025年发病风险略有上升,需针对性加强重点季节、地区及人群的防控措施,巩固疫苗接种效果以降低发病风险。

    2025年14期 v.23 473-477+4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0K]
  • 2017-2023年晋江市学生肺结核流行特征分析

    程江斌;林雅雯;丁健全;

    目的 分析晋江市2017-2023年学生肺结核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构建精准化学校结核病防控体系提供区域性实证依据。方法 提取中国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及晋江市结核病防治机构2017-01-01-2023-12-31登记的学生肺结核病例资料,结合晋江市统计局年度统计年鉴数据,采用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学生肺结核病例的发病趋势、时间-地区-人群分布、病例发现途径等进行描述性分析,并与全人群相关数据对比。通过病例时间轴核查、多部门协同核验等进行质量控制,运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7-2023年晋江市共登记学生肺结核病例220例,年均发病率为11.03/10万,低于全人群年均发病率(37.44/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9.641,P<0.001。2019年发病率最高(18.19/10万),2017年最低(6.28/10万),不同年份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203,P<0.001;2017-2019年呈上升趋势(趋势χ~2=15.190,P<0.001),2019-2023年呈下降趋势(趋势χ~2=0.920,P=0.337)。时间分布上,1、12月为高峰(分别为35和33例),9-11月为小高峰。人群分布中,外省户籍占比64.1%(141例),15~19岁年龄组占比73.18%(161例)。学生病例主要通过健康体检发现(50.5%),病原学阳性率(26.8%)低于全人群(47.5%),χ~2=36.925,P<0.001;初治患者占比98.2%(216例)。结论 晋江市学生肺结核发病有明显的时间、人群分布特征,整体防控取得一定成效。应针对高发季节、重点人群等加强监测与干预,进一步完善学校结核病防控体系。

    2025年14期 v.23 478-4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2K]
  • 2024年周口市呼吸道感染病例多病原检测及流行特征分析

    张存良;张好凯;王新新;

    目的 探究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呼吸道感染病例的病原体构成及流行特征,为临床精准诊疗和公共卫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24-01-01-12-31周口市中心医院和周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603份呼吸道感染病例标本(咽拭子568份,肺泡灌洗液35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16种病原体(涵盖细菌、病毒、非典型病原体),并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月份的感染分布差异。结果 603份标本总阳性率为68.99%(416/603)。流感嗜血杆菌(25.87%,156/603)和肺炎链球菌(23.55%,142/603)为优势病原体,其次为鼻病毒(10.61%,64/603)、肺炎支原体(9.95%,60/603)和人偏肺病毒(9.78%,59/603)。不同性别中,肺炎支原体感染率女性(13.04%,33/253)高于男性(7.71%,27/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组(0~14岁)各主要病原体检出率均高于成人组(15~64岁)及老年组(≥65岁),其中流感嗜血杆菌在儿童组检出率最高(30.15%,120/3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原体阳性检出数量呈季节性变化,秋冬季节(10月-次年2月)检出数高于其他季节。结论 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呼吸道感染以细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为主导,儿童为高风险人群,秋冬季节为流行高峰,需针对性制定防控策略。

    2025年14期 v.23 484-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5K]
  • 2020-2024年郑州市某高校新生健康状况及主要健康问题影响因素分析

    王希;王秀芬;李建华;

    目的 分析郑州市某高校2020-2024年新生健康状况及主要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为高校健康管理和精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20-01-01-2024-12-31郑州市某高校新生入学体检资料,最终纳入24 638名[男13 167名,女11 471名,平均年龄(18.5±0.7)岁]。采用SPSS 25.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χ~2检验;趋势分析用χ~2趋势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主要健康问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新生身高、体质量呈上升趋势,2024年男生身高(176.2±5.6)cm、体质量(68.8±11.3)kg均高于女生(164.1±4.9)cm、(54.9±8.3)kg,P<0.001;超重率从2020年11.4%升至2024年14.5%,肥胖率从3.0%升至5.2%,P<0.001。视力不良率2024年最高(70.1%),且呈上升趋势(2020年65.2%),P<0.001;超重肥胖率(2024年19.8%)、血脂异常率(2024年8.6%)逐年上升,P<0.001;肝功能异常率下降(2020年7.9%降至2024年4.5%),P<0.001。男生高血压(7.8%)、肝功能异常检出率(7.6%)高于女生;女生视力不良(69.1%)、脊柱侧弯(5.2%)检出率高于男生,P<0.001。视力不良的危险因素为女性(OR=1.201)、年龄增长(OR=1.132)、城市生源(OR=1.169);超重肥胖与男性(OR=1.510)、独生子女(OR=1.195)相关;农村生源是口腔疾病(OR=1.264)和肝功能异常(OR=1.169)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该校新生视力不良、超重肥胖为主要健康问题且呈上升趋势,性别、年龄、生源地及独生子女状况是主要影响因素,需针对性制定健康管理策略。

    2025年14期 v.23 48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0K]

临床应用研究/论著

  • 脊柱内镜下单侧椎板间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临床观察

    陈威;樊峰;陈俊刚;陈阳;李文海;秦红安;袁柳松;

    目的 探讨脊柱内镜下单侧椎板间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术与传统椎板间开窗椎管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信阳市人民医院2021-06-01-2023-06-01收治的12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住院号末位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椎板间开窗椎管减压术,观察组采用脊柱内镜下单侧椎板间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术。t检验或单因素协方差分析比较2组围手术期指标、治疗前后腰椎功能[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血清炎症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α(IL-1α)]及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124.74±7.58)min、卧床时间(3.32±1.05)d、切口长度(1.42±0.25)cm均短于对照组的(158.25±8.61)min、(6.89±1.73)d、(10.58±1.21)cm,术中出血量(46.58±5.51)mL少于对照组的(190.25±13.2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628、13.665、43.229、58.379,均P<0.001。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JOA评分中主观症状(7.44±1.45)分、临床体征(5.03±0.88)分、日常生活能力(11.22±1.48)分均高于对照组的(5.40±1.27)、(3.97±0.65)、(8.15±1.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5.371、18.629、32.458,均P<0.001。治疗1d后,观察组MCP-1(275.01±24.75)ρg/mL、IL-1β(20.14±4.02)ng/L、IL-1α(16.02±2.12)ng/L均低于对照组的(376.45±27.95)ρg/mL、(28.53±4.23)ng/L、(23.53±2.71)ng/L,观察组MDA(13.48±2.18)μmol/L低于对照组的(18.28±4.17)μmol/L,GSH-Px(293.61±35.17)U/mL、SOD(143.56±20.88)ρg/mL高于对照组的(238.41±30.13)U/mL、(113.06±16.66)ρ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6.842、22.175、28.963、15.729、19.452、24.836,均P<0.001。结论 脊柱内镜下单侧椎板间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能减少手术创伤,促进腰椎功能恢复,减轻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

    2025年14期 v.23 496-5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2K]
  • 外科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的高危因素分析

    杨宏伟;杨明;王达腾;王高俊;王奇;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发生的高危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20-01-01-2025-01-31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 854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VTE发生情况分为VTE组(183例)和非VTE组(2 671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既往史、疾病特征、手术相关信息及术后护理等数据,通过单因素分析(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VTE发生的高危因素。结果 术后VTE发生率为6.41%(183/2 854)。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χ~2=50.86,P<0.001)、身体质量指数(BMI,χ~2=55.56,P<0.001)、VTE病史(χ~2=488.50,P<0.001)、疾病性质(χ~2=36.28,P<0.001)、手术方式(χ~2=276.88,P<0.001)、手术分级(χ~2=61.14,P<0.001)、手术时长(χ~2=67.69,P<0.001)及术后下床时间(χ~2=40.59,P<0.001)与VTE发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年龄>60岁(OR=1.137,95%CI:1.031~1.254)、BMI>30kg/m~2(OR=3.064,95%CI:1.521~6.175)、VTE病史(OR=2.412,95%CI:1.198~4.857)、恶性肿瘤(OR=1.923,95%CI:0.671~5.516)、腹腔镜手术(OR=1.819,95%CI:1.307~2.533)及手术时长>180min(OR=2.876,95%CI:1.334~6.198)为VTE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年龄>60岁、BMI>30kg/m~2、VTE病史、恶性肿瘤、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长>180min是外科手术后VTE发生的高危因素,临床应针对性制定预防措施。

    2025年14期 v.23 501-5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2K]

护理研究/论著

  • 肿瘤跌倒高危患者跌倒风险感知现状及影响因素预测模型构建

    葛胜燕;陈艳红;孔荣华;张婷婷;邓珍珍;

    目的 调查肿瘤跌倒高危患者的跌倒风险感知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为临床跌倒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23-05-01-06-30,采用便利抽样法收集200份问卷对《患者跌倒风险感知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2023-07-01-11-30,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900例跌倒高危肿瘤患者(跌倒评分≥45分)为研究对象,通过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跌倒风险感知问卷(FRPQ)及中国大五人格简版问卷(CBF-PI-B)进行调查。采用t检验、因子分析进行信效度检验,通过单因素分析(χ~2检验、秩和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验证效能。结果 中文版FRPQ量表信效度良好(总量表Cronbach'sα系数0.914,结构效度KMO=0.898,提取3个主成分解释总方差68.486%);900例患者中,506例(56.2%)跌倒风险感知为中低水平,394例(43.8%)为高水平。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诊断、文化程度、收入及人格(宜人性、神经质等)是相关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诊断(肝癌:OR=0.515,95%CI=0.270~0.970)、文化程度(初中、大专、高中、文盲、小学、中专的OR为0.003~0.207)、宜人性人格(OR=1.394,95%CI=1.027~1.904)、神经质人格(OR=1.313,95%CI=1.038~1.670)是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AUC)为0.855,验证模型AUC为0.850,校准曲线吻合度良好,预测效能稳定。结论 肿瘤跌倒高危患者跌倒风险感知以中低水平为主,诊断、文化程度、宜人性及神经质人格是主要影响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良好效能,可为临床个体化跌倒预防提供参考。

    2025年14期 v.23 505-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2K]

动态与简讯

  • 《社区医学杂志》稿约

    <正>《社区医学杂志》由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为国家级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属于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期刊,隶属于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社旗下期刊。本刊系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数据库源期刊、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刊源期刊、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PD)收录期刊。曾获得山东省新闻出版局颁发的优秀期刊奖,获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进步奖。

    2025年14期 v.23 513-5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9K]
  • 下载本期数据